目的地 行程 景点 社区 游记 住宿 美食 购物 玩乐
客服中心
  • 美国 888-331-8033
  • 中国 400-655-1118

巴黎印象—教 堂

  法国长期是天主教的天下,教堂自然是少不了,著名的建筑物也都是教堂。基督教在法国盛行基本上和罗马人衰落的时间一致,既然是被哥特人打垮的,所以建筑的形式也多为哥特式建筑。罗马古典形式的教堂只有一个,那就是Madeleine教堂。

  Madeleine教堂不是那么有名,但是从卢浮宫朝北边走一点就能够看见,是罗马式的立柱和圆形的拱顶。哥特人的拱顶不是半圆的,而是尖拱,所以非常好识别。哥特人本来是蛮族,怎么会盖尖拱的房子实在不得而知。可能是学罗马人没有学像吧。尖拱顶最大的问题是两侧的推力非常大,结构不稳定。

  所以你看哥特式的建筑都需要在拱顶的两侧建很厚实的推力梁来保证房子不塌掉。巴黎圣母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采用的飞梁结构,两边用力顶住,保证拱顶不塌陷,同时也保证了室内的采光。

  说是这样说,但是在现场看来,怎么看后来的飞梁结构都是后来硬生生加上去的,像是脚手架硬撑着。也可能是哥特式建筑到了这个规模才发现拱顶的牢固是个大问题。难怪这个教堂的兴建一共花了200年的历史。一开始的设计者可能一味贪图气势雄伟,结构上的牢固性没有考虑好。

  巴黎的哥特式教堂据说没有一个是能在一个建筑师的手中完成的。因为虔诚的心灵而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对比中国,似乎没有什么宗教建筑是师耗费超过一代人的。我的理解是中国人信佛也好,信道教也好,投机成分比较大,不够虔诚。所以用泥巴做个塑像对付一下就行啦。即使几大石窟的雕刻,每一个石像本身的雕刻也不会很长,要耗费几百年盖一栋房子恐怕不现实。

  有一个哥特式的建筑例外。那就是Sanite Chapelle. 据说只用了六年时间,创造了哥特式建筑史上的奇迹。我们这次也有幸去拜访了一下,就在法院的边上,巴黎圣母院的西边一点。去了一看才明白,这位建筑师采用了今天的常用的建筑技术,就是玻璃幕墙法。该教堂的墙体都是彩色玻璃。只是用立柱和穹顶打个架子,所以工程进度快,但是气势上差了很多。一分钱一分货。喜欢中世纪的彩色玻璃绘画的人可以去看看。因为玻璃的面积很大,有空间讲述了比较完整的圣经故事。

  巴黎圣母院去的时间很讲究。最佳时机是在下午4:30分。教堂里面走一边大约需要30分钟,队伍不是很长。4:30的时候,教堂正好在做弥撒。巴黎圣母院的风琴音响效果极好,管状风琴已经用了将近600年,音质还在空中回荡久久不散去。一个黑人牧师,用低沉的声音吟唱我们所不知道诗文。那时你若找个地方坐下来,可以安静地品味自己内心的感动。

  逛完了里面,可以欣赏一下外面的小广场。广场的一侧是查理大帝(Charlemagne)在马上的塑像。塑像没有亲和力。非常吓人、阴深深的骑士形象。好像今天电影里面的Dark lord. 雕塑本身不像是中世纪的作品,感觉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但不知道为何要表现中世纪的恐惧和森严。

  在法国中世纪漫长的历史中,查理大帝几乎是唯一的亮点,除此之外,罗马人离开后的历史似乎只有零零星星的记载。高卢那时只是一个地名,没有国家的概念,也没有共同的语言。查理大帝本人是德国人,当然当时也不存在德国,是Germanic. 不知道这个词怎么翻译,有的时候和哥特人混着翻译。反正他是今天德国那个地方的人。

  德国人到法国,自然没有什么好事情,除了征服,还是征服。查理不是第一个攻陷入巴黎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后来的日子里,巴黎一次一次地被外族攻陷。

  查理大帝的年代,还没有法语。今天的法语发源于卢瓦河流域的人民说的语言。在罗马人的影响下,高卢已经是拉丁化,就是所有有学问的话,有文字的话,贵族们交流的话,都是拉丁语。高卢语并不形成文字。查理大帝讲的是德国高地语(Old High German). 这个语言很不幸,在德国已经没人说了,语言的活化石保留在今天的美国。美国的阿米尔人还在说这样的语言。查理一生都在说这样的语言。他的孩子和后代的统治者也说这样的语言。从这些事情,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本质上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没什么区别。虽然打仗归打仗,但是民族之间的距离并不大。

  5点钟是最后的时间可以排队看钟楼的时间。小的时候看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觉得那里怪兽的兽头形象很神奇,第一不是人世间的任何一种动物,第二不知道为何用这么吓人的东西放在让人心灵纯洁的教堂里面。那个时期的建筑除了兽头,就是作为排水口的恶狗头像,面目狰狞。后来的教堂都没有了这些东西。到了1870年修建的圣心教堂,吓人的东西都不在有了。

  钟楼的驼侠已经不在了。广场上的吉卜赛人倒是还是不少。看好你自己的钱包。

  在巴黎去的第四个教堂是圣心教堂(Sacre Coeur)。圣心教堂在蒙马特(Montmartre)高地。是巴黎全城的制高点,可以俯瞰全市的景色。圣心教堂建设的起因是普法战争。当时巴黎被围困四个月,最后悲惨到人肉相食。天主教徒们认为巴黎发生这样的悲剧是因为对上帝的心灵不虔诚引起的。

  教徒们倒是挺善良的,不从拿破仑三世宣战身上找原因,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因为是民间捐资兴建的,也是比较新的一个教堂。 1880年前后开始兴建,历时40多年完成,建筑手法和内饰风格上和前面的教堂完全不一样了。

  建筑外表的曲线柔和,哥特式建筑顶端到处不在的尖刺都没有了。外立面的风格上感觉似乎吸取了东正教的一些元素。隐隐约约地能看见中东和莫斯科的元素在里面。里面的穹顶结构还是罗马式的,有美丽的光顶。

  教堂附近的蒙马特高地是画家集中的地方。毕加索等人都长期在这里居住。感觉附近的街景错落有致。小房子都不大,但是个个立面都有特点,星星点点地种植着植物。街道弯弯曲曲的,基本没什么汽车,非常适合步行。然后才发现,很多那个时期很多画街景的作品原来都是就地取景。画家也是人,能少走路,还是少走路为妙。

  从圣心教堂,强烈建议一路从山坡上走下来。可以一路走到地势平缓的地方。中间找个小饭馆坐下来喝两杯。酒吧饭馆里面的人都很有趣,个个面对着街道,手中或者拿烟、拿酒、拿咖啡,彼此话不多,沉默地看着街道上过往的行人,似乎在看街道上的戏。

推荐团

您的旅行 — 从联系悦禾行程顾问开始吧

888-331-8033(美国) 400-655-1118(中国) 悦禾行程顾问 24X7 为您服务

输入邮箱,订阅悦禾精彩内容

  • FOLLOW US

支持以下支付

COPYRIGHT © 2010-2024 JOYTRAV.COM JOY TRAVEL 悦禾旅游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21472号-1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