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 行程 景点 社区 游记 住宿 美食 购物 玩乐
客服中心
  • 美国 888-331-8033
  • 中国 400-655-1118

拱门国家公园,上帝的伟大雕塑。

有时候,你与世界,只差一场旅行。
  
“有些人能清楚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并按这个声音生活,这样的人,不是疯了,就是成了传说。” --电影《燃情岁月》(0Legends of the Fall)的开场白。    三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海水消失以后又经过了很多年,盐床和其它碎片挤压成岩石并且越来越厚。之后,盐床底部不敌上方的压力而破碎,反复经过地壳隆起变动,加上风化侵蚀,一个个拱形石头就这样形成了。水、冰、极端的温度变化和地下盐的运动是形成 拱门国家公园特殊岩石景观的主要原因。     到今天,新的拱门仍然不断的“制造”出来。老拱门也在慢慢坍塌走向毁灭。这是一种地质奇观,有人称之为“上帝的艺术”。    公园里的大明星当然属于精致拱门Delicate Arch,不知道有多少摄影类旅游类的杂志刊登过,是拱门国家公园的镇园之宝,也是犹他州的标志,犹他州的车牌上都印着它的形象,200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传递时,专门安排在精致拱门下通过。     精致拱门其下可建一所6层楼,可见其雄伟高大。它的确很精致,一侧的拱柱稳健有力地“踏”在一块平展展的石面上,拱的另一侧优雅地下垂,和下面一块升起的石块轻轻相吻。精致拱门就像一位站岗的勇士,孤傲地站立在崖边,展示着它迷人的风姿。由于此地风化剧烈,也许若干年后,这位可敬的勇士也不得不隐退了。    魔鬼花园(Devil’s Garden)里的景观拱门(Landscape Arch)又是另一道风景。景观拱门长达93米,是公园内2000多个拱门中跨度最大的,也是全世界最长的天然拱门。而其最薄处只有1.8 米,外形宛如一条细长的带子,外观极其优雅,它像是悬浮在半空中,衔接着两侧的岩壁。     Edward Abbey的作品《Desert Solitaire》(大漠孤行)描写的正是拱门国家公园中的美丽风景。《大漠孤行》(Desert Solitaire:A Season in the Wilderness,1968),以犹他州的沙漠为背景,传达出躁动不安的现代人对宁静的追求,以及他对荒野与现代文明的思索。    类似的作品有很多,我也看过几本。    比如雷切尔·卡森出版了《寂静的春天》(The Silent Spring),描述了滥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所造成的威胁,从而促使了第一个地球日的建立。安妮·迪拉德(Annie Dillard)的《汀克溪的朝圣者》(1974),记述了作者在弗吉尼亚州蓝山的汀克溪畔对自然的朝圣和对传统的反思;巴里·洛佩斯(Barry Lopez)的《北极梦》(1986),描述了他在北极的探险经历,以及人类所需要的外在和内在的两种风景;特里·T·威廉斯(Terry Tempest Williams)的《慰藉之物》(Refuge:An Unnatural History of Family & Place,1991),表现因l950年代美国核试验影响而身患乳腺癌的一家三代女性,在盐湖边所寻求的精神慰藉;斯科特·R·桑德斯(Scott Russell Sanders)的《立足脚下》(Staying Put:Making a Home in a Restless World,1993),则提出自然文学一个普遍存在的主旨:怎样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    美国这种特殊的自然与人文背景决定了其国民对土地那种与众不同的情感与联系。对他们而言,只有认知了脚下的那片土地,才可能认知自我。自然而然,许多早期移居新大陆的定居者通过日记、旅行笔记和书信散文等独特方式,来从事确认、描述和解释外在事物的劳作,以求得对自我、对自己所处的土地及未来的认识。
 
程虹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土地伦理"》文章中写道:    自然文学渗透着强烈的 “荒野意识”。在自然文学中,对荒野的看法和认识贯穿始终。爱默生指出:“在丛林中我们重新找回了理智与信仰”; 梭罗声称,“只有在荒野中才能保护这个世界”;缪尔认为:“在上帝的荒野里蕴藏着这个世界的希望。”利奥波德把从荒野中得到的精神享受视为一种比物质享受更胜一筹的高质量的生活,是一种像言论自由一样不可剥夺的人权。    Abbey则把荒野视为用以对抗文化的疯狂行为的缓冲地带。另一位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奥尔森 (Sigurd F. Olson)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蕴藏着一种原始的气质,涌动着一种对荒野的激情。在自然文学的“荒野意识”中,包含了理性与感性的双重成份。从理性上而言,荒野是人类的根基,是使现代人意识到他与自然界关系的提醒物,只有保持土地的健康,才能保持人类文化的健康。从感性上而言,荒野寄托着一种情感, 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因为心灵格外需要野生自然的滋润。“宁静无价”(Tranquility is beyond price)或许是身处物欲横行、动荡不安的现代社会中的自然文学作家对“荒野意识”最精辟的诠释。
阅读自然文学的作品,人们会感到一种流动的美感,一种精神的享受。    

一直以来对宽泛概念的大西部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 中国的。美国的。 加拿大的。甚至是澳大利亚,南美和非洲的。那些地方有一股奇特的吸引力,那里的生活会变得非常原始而真实。人生如若是一片荒凉之地,那么唯有坚持才是最有效的求生之道。     生命是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予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既定的轨道牵拌自己前行,而内心的声音,早在懂得谄媚于人之前就消失殆尽,又或者,永远在耳畔孤独的回响。    张爱玲作品最本质的精神特征其实也是"荒凉",它是张爱玲"对于现代历史洪流的仓促和破坏的反应"。她对"荒凉"的体验作为她情感世界的基本内涵外化在她的创作中,成为一种贯穿始终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意识。也使她作品中一些隐藏于情节深处的意义得到揭示,使作品充满了一种"荒凉"的氛围。    "安稳"是张爱玲作品中另一个重要的精神特征,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日常生活的安稳,它包括物质生活以及与之相关的凡俗人生;另一种是生命的安稳,是生命中一些"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的平安和稳定。    张爱玲的"荒凉"使得她的创作带有西方现代派的"先锋"色彩,与西方现代文学精神相通,使中国文学有能与世界文学相对话的基础。而"荒凉"与"安稳"相纠缠的精神特征又是二十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独特而鲜明的"个案"。它的出现显示了中国二十世纪精神流程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表现了东西文化相冲撞相扭结发展的文学实绩。    正因为这样,她的文字我还是看的蛮多的。

也是,在荒凉的世界漂泊久了,那就回家寻求一份安稳吧。

推荐团

您的旅行 — 从联系悦禾行程顾问开始吧

888-331-8033(美国) 400-655-1118(中国) 悦禾行程顾问 24X7 为您服务

输入邮箱,订阅悦禾精彩内容

  • FOLLOW US

支持以下支付

COPYRIGHT © 2010-2024 JOYTRAV.COM JOY TRAVEL 悦禾旅游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21472号-1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