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将乘飞机至莫斯科。开始为期数天的俄国之旅。天气寒冷,是旅游淡季,但心情仍不错,因多年来都很希望到十月革命的发生地、曾经的社会主义帝国游览。出行前,还随兴翻阅了一下几本老书:Orlando Figes的A People''s Tragedy和Natasha''s Dance。未来几天,亦将通过微博与大家分享在俄国的见闻。
先讲个苏联政治笑话。一群动物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有狐狸、狮子、狗熊、狼,还有公鸡。大家开始吹嘘自己为何入狱(动物们各自讲述经历,内容版本众多),但公鸡未发一言。有问道公鸡为何被抓,公鸡轻蔑的一瞥,说:"我不跟你们对话,你们这群刑事犯。我是一个政治犯!“ ”怎么呢?“ "我啄了一个少先队员的屁股!
莫斯科初印象。这是一个庄重、雄伟、严肃、规整、大方、干净但又朴素的城市。它没有太多浪漫、小资、活泼的气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全面渗透到城市的每个毛孔之中。苏联解体已二十年,但城市的这种气质仍挥之不去。游客可轻易想见当年的莫斯科,确实无愧于苏俄首都——世界社会主义中心的历史角色
莫斯科红场。面积9万平方米,是天安门广场的约1/5。 中国访客可能觉得这里不如想象中宏大。但红场的空间尺度却更适合于人,不是在把个体一味压至无限渺小。在此漫步更感轻松、舒适,甚至有点亲切。除了列宁墓外,红场已无旧时苏联气息。游客多来自俄罗斯国内及前苏联共和国,在此也可一窥苏俄帝国万象
昔日的社会主义帝国之都——莫斯科,除去现实、理性、朴素、以至于让人感到单调、压抑、冷漠的社会现实主义建筑外,最轻松、活泼、可爱、人性的建筑元素就是东正教堂。看完了各式现代建筑,而再看到教堂,总会感到格外愉悦。这里大概是真正给俄国人民带来信仰、力量、希望的地方。图:圣瓦西里大教堂。
莫斯科红场东北角的喀山大教堂。一个可爱、喜感的建筑。原建于17世纪。1936年,斯大林下令清理红场一代的教堂,以便将红场用于阅兵。喀山教堂遂被拆除。苏联解体后,俄国人立即着手重建喀山教堂,1993年完工。历史也说明,共产主义在俄国只是一个短暂过客,最终未能抹去东正教这个俄国人的精神家园
如果没有俄文基础,则在俄国旅行会有不少困难。主要是俄国人使用西里尔字母书写,与西欧相距甚远,西欧语言知识很难一下派上用场。如不对俄文字做点功课,来了肯定两眼一抹黑,同时,俄国人又大多不会说英语(除了机场和少数涉外服务业人员),又考虑到其人口教育程度较高,英语普及率之低着实让人吃惊
到俄国游访发现当地人英语很差,且都主观认为访客会说俄语,上来就俄语飞速说个没完。反映两点。一是俄国的文化中心主义及沙文主义。当年俄语也是雄霸一方,社会主义世界的主导乃至通用语言,多少周边国家在学,至
[莫斯科] 乘车经过原克格勃总部大楼“卢比扬卡”,苏联秘密警察克格勃(及前身"契卡")总部,现俄国安全部FSB总部。历史上许多知名政治犯曾于此关押。建筑地上9层,地下12层,顶层无窗,供犯人放风。建筑所在广场原以契卡创始人捷尔任斯基命名,苏联解体后改回原名"卢比扬卡广场“。捷氏雕像亦被移除
要了解新中国建成之后的北京。你应该来莫斯科一趟。城市规划。苏式建筑。基础设施。集体公寓。几十年前,就如何规划、打造一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大国的首都,苏联老大哥为中国徒弟提供了很好的教材和样板。来这里游览,感觉就是:纯正。熟悉,正统。好比看到了”根“,仿似看到了鼻祖,看到了山寨的原型
[莫斯科] 从市中心望向位于列宁山的莫斯科大学主楼。在古代 欧洲,教堂往往是城市建筑的至高点,主导着城市的天际线,象征着宗教的地位;这座建成于1953年、高达240米的极其辉煌的斯大林氏建筑,长久以来主导着莫斯科的天际线,象征着共产主义政权的力量。相比之下,教堂建筑则显得如此的渺小
[莫斯科] 典型的苏联时期公寓。在此,你几乎感觉不到是在俄国,好比就在北京。这种中高层建筑高度的同质、简约、单调。建筑从规划到外观,都颇能反映社会主义时期的时代精神。走在这里,你会感到十分的压抑。建筑集群周边至今商业极不发达,鲜有超市商店等,生活很不方便,仍维持着苏联时期的特点
[莫斯科] 俄国许多硬件似乎都停留在苏联解体以前。附图;早前下榻过的Izmailovo酒店,曾为1980年奥运会奥运村。走进这家宾馆,从大堂开始,就仿佛回到了70-80年代。客房在两年多前翻修过,但仍非常"原始"。因当年设计缺陷,卫生间除了浴缸外,至今无下水口。这是莫斯科最大最繁忙的3星级商务酒店
[俄国]火车也极为落后。图: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火车上的餐车。这条线路大概相当于我们的北京到上海吧,是最重要且极为繁忙的一条铁路线,可以算作国家门面了,但火车硬件仍极为原始,还是过去的绿皮车厢。餐车也十分的简陋原始,颇让我怀旧。不过菜单还算丰富,厨师坐的也算认真。乘务员服务态度极差
莫斯科地铁是一大景观。始建于1930年代,目前共12条线,182个站,全长301公里,是全球仅次于东京第二繁忙的地铁系统。当年中国修建北京首条地铁,即取师苏联。莫斯科地铁特点:1)奇深无比,附图Park Pobedy,深84米,坐下去都要半天; 2)内部装饰非常丰富,每个站主题都不同;堪称艺术品。站台也基本无广告,很干净
在莫斯科体会了一下该市出名的恶劣交通。在工作日上下班时间,交通基本完全瘫痪。堵车时,完全是寸步难行。据前段时间一个调查显示,莫斯科的通勤恶劣指数在全球仅次于北京。该市平均每日有650个交通堵塞,堵塞等待时间平均2个半小时,全世界最长。莫斯科的规划和北京也很相似,大马路,环线摊大饼。
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斯大林为与当时 纽约的摩天大楼较量,同时纪念莫斯科建城800周年,下令建设7座摩天大楼,目前为莫斯科的代表性建筑,俗称”七姐妹“。共同风格是带有红星的哥特风格尖顶。下图:艺术家公寓,1952年建成,主楼32层,高176米。楼顶装饰有共产主义相关标徽及雕塑
斯大林建筑(续):莫斯科国立大学主楼,位于列宁山。高约240米,是斯大林七姐妹中规模最大者,从1953年建成到1990年为止,是欧洲最高建筑。目前仍为世界上最高的教育用建筑。塔尖共产主义装饰及苏联标志”CCCP“犹在。莫斯科大学主楼位于市内最高点,代表共产主义至高无上的政权力量,俯视着莫斯科
斯大林建筑(续)。前苏联外交部大楼(现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大楼)。建筑建成于1953年,楼高27层,高度172米,外墙装饰精致,但又不失朴素大方。是一个极有气势的伟大建筑。共产主义镰刀斧头图标犹在。
再来一张莫斯科国立大学主楼。斯大林建筑是苏联建筑家摸索出来的一种建筑风格,它要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要赞美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与辉煌,歌颂共产革命伟大事业;二要通过建筑表达意识形态,表现共产社会高度的秩序、理性、无产阶级的朴素。因此有了这种高耸雄伟,装饰有度,布局高度对称有序的建筑
莫斯科全俄展览中心(左一),1935年建成,原苏联农展馆,1940-50年代斯大林建筑前身之一,标志性苏式展览馆建筑。中国50年代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建成的北京展览馆(左二)及上海展览中心(左三)均受其影响,同时还包括了对称回廊(圣彼得大教堂的影响明显)。这两个建筑完全是苏式的,在北京上海犹如"飞来物”
来莫斯科会让你更了解当代北京与新中国。来到了莫斯科的卢日尼基体育场(原列宁体育场),1980年奥运会主场馆。该建筑建成于1956年,可容纳约8万观众(上图)。来到这里发现,原来这就是北京工人体育馆的山寨原型。北京工体(下图)建成于1961年,按苏联风格建造,不过规模小得多,仅可容纳1.5名观众
原来还比较喜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下图),新中国十大建筑之一。这个建筑基本按照苏联风格建造,而且比较少有的保留了斯大林建筑典型的带红星哥特尖顶,成为北京建筑中的一道独特风景。访问莫斯科后,见到各种苏式建筑的原型,方发现中国的访苏建筑是多么粗糙的山寨品。上图:莫斯科乌克兰酒店
俄罗斯的车子都非常的脏,满是尘土(游历过许多国家后得出的结论,一个社会经济发达程度与车上行走的车子的干净程度成正比)。各种类型的公交车也极为老旧,基本是中国大城市70-80年代的水平。下图是红场附近拍摄的一辆无轨电车,又是怀旧风景。上面坐的都是各种金发碧眼的老外,也算是异乡情调。
朱可夫像及Hotel Moskva,莫斯科当年最辉煌的酒店,1930年代初由苏联顶尖建筑设计师设计,旨在向世界说明苏联能够设计出世界一流标准的酒店。该建筑有两个不同立面,传说是当年设计师把两个立面方案交斯大林二选一,但斯大林对两个方案都签了字。出于恐惧,设计师也不敢多问,直接把两个立面都用上了
莫斯科列宁墓。列宁墓规格不大,也仅占红场很小一块地方,是这里至今唯一的苏联遗产。1924年以来,这里保存着列宁遗体供访客瞻仰,苏联解体后,俄国围绕列宁墓去留争论不断。毛泽东去世后,中国也效仿苏联作法,保留伟人遗体于首都最心脏地方,不过纪念建筑是效仿林肯纪念堂,规模大得多 @-岚精灵- 摄
等候参观列宁墓的队伍。比起毛主席纪念堂前每日的浩荡队伍,只可谓门可罗雀,也侧面说明了列宁和毛在两国群众心中的今天的地位。来此参观的多为俄罗斯国内的"外地人",或是前苏联国家及中国的游客。问了一下旁边几个白人姑娘来自何方,说是来自俄国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估计也是头一次来莫斯科玩吧
王明墓,莫斯科。王明(1904-1974),中共前期重要领导人,共产国际派代表,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第一名。延安整风后失权于毛。50年代以治病为由赴苏联直至逝世(还好走了,否则文化革命一定活不过去)。王明全家都已俄化,孙子据说是办武术学校之类的,莫斯科有影响的华侨,逢年过节大使馆还会邀请参加活动
在俄国印象最深的是美女:曾在很多欧美国家(含东欧)居住或游历,见识了大量凡人,没想到在俄国会看到如此高密度无所不在的品质美女,极吃惊。几天行程都是在鼻血中度过的。俄国美女特点:瘦,真瘦!腿极长,数量惊人(往人堆里扔一石头能砸死200多模特)。都很打扮,大衣皮靴丝袜短裙,质地有好有坏 摄@-岚精灵-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俄国文学大师墓地朝圣。左起:契科夫、果戈里、布尔加科夫。三位大师寿命都不长,分别为44岁、43岁、49岁。新圣女公墓历史也不长,1898年启用,所以涵盖的更多是苏联时期名人。迄今,公墓共葬有2.7万人,包含了大量著名苏俄政治领袖、艺术家、科学家等。契科夫是葬在这里的首位名人
如果说莫斯科反映了苏联时代的辉煌的话,那么圣彼得堡则反映了沙俄帝国的辉煌。两座城市代表两个时代。圣彼得堡于1703年由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建造。彼得一世来到一片沼泽,说,”就这儿了!“他要打造一个最牛逼的城市,让欧洲战栗的城市。可以说,圣彼得堡就是一座为了得瑟而生的城市。摄影@-岚精灵-
圣彼得堡,建造在一个最不适宜建造城市的地方,却如此之辉煌、宏伟。4000多座古建筑(多为巴洛克及新古典风格)完整保存。200多座博物馆(以及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东宫);数不胜数的剧院。普希金、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纳博科夫,多少俄国文化名流的家园。文化青年的终极朝圣地。摄@-岚精灵-
圣彼得堡并非一个很费胶卷的地方,这是一于200年间飞速建成的城市。它的美并不在于细部:论细节,大多建筑难望欧洲项背。圣彼得堡的美在于其辉煌和壮观,在于欧洲所没有的尺度与规模,在于俄国人宏大的野心。看到如此完整的历史遗产,也庆幸苏联政府未像我党一样将历史古城一窝端,而是予以妥善保护
圣彼得堡(苏联时期称列宁格勒),沙皇俄国的首都,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书写着俄罗斯民族最壮丽、悲情的历史。在1941年9月到1944年1月之间,德国纳粹军队对列宁格勒进行了全面包围战。两年半中,市民们经历了极度饥荒,上百万人死于饥饿或炮火。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城市包围战
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为纪念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81年被刺杀而建,1907年建成。受当时浪漫民族主义影响,教堂特意设计成中世纪俄国风格建筑,与与圣彼得堡以巴洛克和新古典风格为主的建筑截然不同。俄国革命后,教堂曾遭洗劫与掠夺,内部破坏严重;列宁格勒包围战时,还曾用于储存蔬菜
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内部)。俄国东正教堂通常用大面积的壁画和马赛克做内部装饰。喋血教堂则是马赛克装饰艺术的极致:教堂内部的墙壁与天花板由多达7500平方米的马赛克壁画完全覆盖,极为壮观。教堂的吊灯也极为精美,可放大图观看。
没有收集天下珍物的博物馆,就难以称之为帝国。这一点上,俄国不输西欧。圣彼得堡的艾米塔尔日博物馆,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收集了石器时代至今300万件世界文化艺术珍品(包括世界最大的油画收藏)。博物馆由酷爱艺术收藏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创立于1764年。建成后,随藏品不断增加,博物馆也持续扩建
艾米塔尔日博物馆的展品多为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从西欧收集的。但也有社会主义帝国的贡献:二战时苏联红军攻入德国,“顺“走了大批艺术收藏(其中绝大多为私人收藏)。苏联解体后,到1994年,博物馆才公开承认从德国掠夺了许多古、近代名画作品,包括雷诺阿、梵高、德加等;1995年首次展出了其中74幅作品
叶卡捷琳娜宫——位于圣彼得堡东南25公里,俄罗斯最辉煌的建筑,沙皇消夏行宫。1717年,叶卡捷琳娜一世在任时开始动工,经几代沙皇扩建而成。它拥有325米的超宽立面,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观。建筑外观拥有活跃的色彩、丰富的雕饰、奢华的镀金屋顶。一切都象征着沙俄帝国的皇权、财富、威严、秩序
列宁格勒包围战结束时,德国人将叶卡捷琳娜宫全部摧毁,建筑仅留废墟。幸好俄国人在战前保留了大量图纸照片等材料,成为重建基础。战后,苏联人即集结最好的专家开始重建。你现在看到的叶宫都是苏联时期的重建物。该案例也可与圆明园做比较。俄国人未将废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是恢复其往日辉煌
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宫。到过不少欧洲宫殿,从没见过这样极尽奢华之能事的内部装饰:纵深300多米十多个房间几乎都是一个装饰风格:金子。满目所及到处金光闪闪。似乎没什么比金子更能满足女沙皇炫富摆阔的需求了。二战宫殿时为德国人摧毁,苏联时代全部重修。感想:人类文明史暴发户装饰之顶峰之作
叶卡捷琳娜宫琥珀屋,“世界第八大奇迹”。房间55平米的墙壁由6吨琥珀("被石化的光")装饰,其美丽难以用词语形容。琥珀屋于18世纪初由德国工匠帮助俄国修建的,二战时德国军队攻入叶宫,将琥珀用27个箱子运走。二战后宝藏再未现身,永久失踪,半个世纪来吸引了无数寻宝者。今天的琥珀屋为苏联时期重修
圣彼得堡的主干道涅瓦大街(Nevsky Prospekt):两边尽是著名历史建筑,让人眼花缭乱,绝不属于任何一座欧洲大城市。由于圣彼得的建筑大多缺乏西欧的精细,故这里更适合夜晚。夜色照明之下,建筑显得更加辉煌亮丽。不过圣彼得堡的商业还很落后,虽都集中在这条大道,也没有发现太多高端品牌店,都是各种小店
俄国。莫斯科郊外金环古城的谢尔吉耶夫镇(Sergiyev Posad)的修道院。这里是俄国基督东正教的圣地,也是东正教教育基地。这里住有300多名神职人员。修道院始建于1345年,经过历代改建。苏联时期初期曾被关闭并遭到破坏。二战后经斯大林特许正式交还给东正教,重新开放使用。93年列为联合国文化遗产
谢尔吉耶夫的三位一体修道院。位于一个非常宁静、古朴的小镇。天色很好。修道院本身也很迷人。里面有许多来虔诚祈祷的老太太(根据俄国的人口构成,估计寡妇为多)。跑了俄国这么些地方,到处是不友好和冷漠,这里还算是有点亲和力,没遇见坏人。但一出门就遇见野狗群,被狂吠了一通(俄国野狗群很多)
基日教堂(Kizhi Pogot),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的奥涅加湖的基日岛,建于17世纪,全由欧洲赤松建造,没有使用一个钉子。人类建筑史之奇观。1990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所处环境极其恶劣、偏远:要先从圣彼得堡坐火车到Petrozavodsk,然后坐船到基日岛。如此偏远之地,我没去过,相信以后也不会有机会去
补充一些负面的。
去过这么多国家,俄国是我感觉最差的地方:到处是冷漠、敌意、不友好;在这里呆上3天,新奇感消失后,就会开始感到各种压抑和不安全。接触到的当地人普遍冷漠、粗暴、缺乏耐性、一张臭脸、浑身怨气,感觉活得很不幸福;服务人员态度之差全球罕见。这是个闭塞、排外、狭隘,对(非白种)外国人很不友好的国家
俄国服务行业人员的恶劣态度值得一提。作为中国人去旅游,你搞不清楚他们有大程度是在歧视黄种人,还是反映了一贯特性.估计二者都有。这种服务态度也反映了社会主义体制的遗风,并仍在抵制当代商业化的影响:完全缺乏基本服务意识与素养(笑脸极罕见);对顾客缺乏起码尊重;随时随地终止服务;毫无耐性和通融
在欧美,作为游客,常会有好心人主动帮助,你感到这个社会很友善;在俄国,则时刻感到冷漠和不信任,几乎每个角落都是臭脸,且偶尔还有好事者出来指责你。当地华侨说,俄国人也非歧视,他们自己互相也都这样。不得不联想到苏联体制在近一个世纪时间里对人性的侵蚀破坏:它播下的种子是不信任、敌意与自私
有人把西化华人称为香蕉:黄皮白芯。我看俄国人恰相反:白皮黄芯:俄人的气质和西方人很不同:冷漠、暴戾、充满怨气。俄国本非西方:它虽效仿西方改制,但从未经历过启蒙,骨子里还是东方专制;当代俄国也从未真正清算过专制思想。过去一百年间,俄国是全球专制集权主义的最大输出国,今天又是新纳粹最蓬勃的地方
俄国是全世界新纳粹/法西斯/种族主义最泛滥的地方。人说全球新纳粹中有一半在俄国。各种法西斯政党、组织公开行事,并在普通人中有相当的共鸣(足使西方人震惊)。左下为俄国民族联合党(http://sinaurl.cn/h43jnz标徽,直接改自德国纳粹。右下为前两年俄国光头党将穆斯林国民斩首视频上载youtube事件
德国纳粹视斯拉夫为劣等人,当代俄国人也只"向下"歧视中亚人/黄种人/黑人。俄国纳粹泛滥有深刻社会原因,一是意识形态根源,专制思想从未清算,自由思想从未扎根,从极左变为极右易于反掌;二是社会经济环境:苏联解体使国家地位下降,大量人士失业,收入分配不均,社会不满丛生,与当年德国纳粹的滋生环境很相似
关于俄国的服务,坐坐其第二大航空Transaero你就知道了:北京-莫斯科的航班:一半乘客是华人但不配华人乘务员;内部无任何中文材料或广播;乘务员看到谁都是一通俄语,无任何意识认为中国人也许不会说俄语;基本没笑脸,颇不耐烦,英语大多很差,无法沟通; 有视频设备但无任何节目;读书灯中央管控,还有一半是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