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加拉大瀑布早在90年代到朋友家里玩时,她母亲就给我看了她在美国时儿子儿媳带她去观赏尼亚加拉大瀑布的照片和录像。那时我就十分向往这个地方。二十几年过去了,今天我终于如愿了。
可惜天仍然在下着雨。跟团的李导说他带了几次团来这里,一次都没有下过雨。而接待我们的地导说他带了三次都下雨。地道姓翟,我开玩笑地拆字道:难怪每次他带团都下雨。因为他是“有雨才佳”。
我们中途在这里吃饭时,我和HW被饭店傍边的市场吸引。来这里照了许多张照片。那些花美丽极了,让我想起了沿途中看到的挂在晒台上、窗户外的各色美丽的花。
花市傍边就是菜市。
这是路过的一处地方,一块林荫地上有一些木头桌椅,看来是给人休闲游玩的地方。
这是什么?专门拍了下来, 我们很好奇它的用处。LNQ看了说明才知道:原来是给“宠物”用的方便袋。又很感叹了一番!这是供游人野炊时的烧烤架。
看大瀑布从此处进入。
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 是美国最知名的风景之一,位于纽约州水牛城附近的美国与加拿大边境。上游的水流到了悬崖,一泻千里,超过185英尺的高度再加上洪流的巨大冲力,冲刷出7公里长的峡谷,澎湃的气势,犹似千军万马,在峡谷回荡不已,令岸边的游客无不像著魔一般,目瞪口呆,深深被尼亚加拉瀑布的爆发力震撼。
今天看这段介绍,还可以回想领味起当初的震撼之感!所有的介绍一点都不过分!
我们从棚子里穿过,并领取雨衣,向下面走去。
雨中排队上船。雨衣是发的。
“雾中少女”的乘船码头在美国瀑布的正面。游船先经过美国瀑布,然后开往加拿大瀑布,在这里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狂泻直下而产生的巨大水汽与浪花,水势汹涌有如千军万马,惊心动魄。
在尼亚加拉瀑布,为了让游客充分观赏瀑布并领略瀑布的磅礴气势,这里准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美、加两国在河的两岸个建造了一个码头,配备了4艘游船,每艘能载客数百人,其中“雾中少女”(Maid of the Mist)号游船最为有名。自1846年开始,这艘著名的游船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引领游客与瀑布亲密接触。
尼亚加拉河流
尼亚加拉瀑布其实不是一个瀑布。有人说它由两个瀑布组成,“加拿大瀑布”和“美国瀑布”——加拿大人多半这么说;如照美国人的说法,则是3个瀑布:“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就是“加拿大瀑布”,它状如马蹄)、“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和“新娘面纱瀑布”(Bridal Veil Falls)。“新娘面纱”在宽阔的“美国瀑布”旁边,尽管只细细一缕,却自成一支,所以美国人“宣告”了它的“独立”。尼亚加拉的三条瀑布流面宽达1160米(如果加上两个岛屿,宽可达1240米),虽然分成三股,却是同一水源,同一归宿——尼亚加拉河。
事实上,在美国境内看到的只是尼亚加拉瀑布的侧面,而在加拿大可以一览全貌。
位于北美洲五大湖区的尼亚加拉河上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与伊瓜苏瀑布及维多利亚瀑布并称为世界三大跨国瀑布。
可以看见岸边的城市。
尼亚加拉瀑布的所在地,是一个人口10多万的城市,而这城市就以瀑布为名,叫“尼亚加拉瀑布市”(City of Niagara Falls)。到尼亚加拉瀑布来游玩的人很多,这个城市就靠旅游业而发达起来,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到处都是餐馆旅店,售卖纪念品的商店更是数不清。
岸边栖息的是数不清的海鸥。浪花拍岸时,可以惊起海鸥一片,十分壮观。
尼亚加拉瀑布总的最大流量可达每秒6000立方米,但是只有30%的水量流向尼亚加拉河河谷断层处,形成瀑布,其余70%的水量被用于发电。为使旅游开发和水力发电更好的相协调,1950年加拿大和美国签订了协议,双方商定在旅游旺季必须保证瀑布有足够的水量,流量为3000立方米/秒,平时可保持在1500立方米/秒的流量。
“尼亚加拉瀑布”也直译作拉格科瀑布,“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意为“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认为瀑布的轰鸣是雷神说话的声音。在他们实际上见到瀑布之前,就听到酷似持续不断打雷的声音,故他们把它称为“Onguiaahra” (后称Niagara),意即“巨大的水雷”。
在美国瀑布和马蹄形瀑布的交汇之处。虽然雨下大了,但是挡不住人们的拍摄激情。
在马蹄形瀑布正面抓紧时间拍一张。等到我自己再拍照留念时,船已经掉头了。有一点遗憾!
看到这里的水面,怎会想到不远处它的咆哮之景(⊙o⊙)??刚看过纽约的人文之境后又置身于这天然之境中,感到上苍的造化之物表现出来的性格真奇妙!
相对于人类在地球上创造的奇迹来说,我更喜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物主的神秘莫测。所以后面几个美国国家公园,看得感觉更尽兴。可惜,如果可以自驾游,我想多去几个地方,想看一看造物主给美国造出了什么样的地情地貌,沉浸于美国的山水之中是什么感觉?!不过,还是现实一些,尽量多看看中国吧!
到老了,才有空去感受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起始和演化。
尼亚加拉瀑布的水在尼亚加拉河下游形成了一个长湖,主航道是加美领水分界。这两个岛屿分别是山羊岛和鲁纳岛。它们像两尊中流砥柱将瀑布一分为三,岛上绿树成荫,景致优雅。传说印第安人曾把山羊岛视为圣地,将已故首领安葬在岛上,以求升入天堂,称其为“快活岛”。后来,欧洲殖民者入侵这里,“快活岛”也难逃厄运,墓地被盗掘一空,印第安人惨遭杀戮,只有一群山羊留在岛上。严冬到来时,大群山羊被冻死,唯有一只公羊活到了第二年春天。因此这个岛屿的名字就改成了“山羊岛”。
老外在合影,我抓拍了一张,角度不太好。
冲向美国瀑布的那一段尼亚加拉河是由美加两国分享的,河上筑有一座彩虹桥(Rainbow Bridge),这座桥也根据河内边界而划分,一端属于加拿大,一端属美国。游客在桥上分界处,一脚踏一边,可以得意地说:“我同时踏在两国的国土上了!”但是,没有签证,如果你走过去,恐怕是回不了国了。
我们爬了一小段坡后坐电梯登上了“前景观望台”。 这著名的“前景观望台”,巍峨耸立。高达86米。站在上面,便可将尼亚加拉大瀑布一览无余。 如果想仰视大瀑布倾泻的景色,可以沿着山边崎呕小路,前往“风岩”,那就算站在了大瀑布的脚下。(我们没有时间去了)翘首仰望,便会看见大瀑布以铺天盖地的磅礴气势飞流直下,不禁使人心里涌起一股激情,与大自然产生共鸣。游客在此必须穿上雨衣,否则飞珠落玉衣衫尽湿。 但是要看大瀑布正面全景,最理想的地方还是站在彩虹桥上。桥跨瀑布下游的尼亚加拉河,在桥上步行五分钟,便可从美国走到加拿大。(我们此时是不可能的)传说拿破仑的兄弟曾从新奥尔良搭乘驿马车到尼亚加拉瀑布度蜜月。后来人们纷纷仿效这一做法,每年到这里观光的有不少是新婚燕尔的年轻人,使得尼加拉瀑布蜜月之旅蔚为潮流,亦成为这旅游点的一大特色。因而彩虹桥又获得“蜜月小径”这样一个动听的美称。美国高空走钢丝表演家尼克·瓦伦达曾经于当地时间2012年6月15日(北京时间6月16日上午10点15分)成功跨越尼亚加拉大瀑布。
过去也曾经有过十几名冒险家成功走钢丝穿越尼亚加拉大瀑布。不过他们穿越的地点都是在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下游地区。最后一次发生在1896年,瓦伦达是100多年以来第一位在尼亚加拉大瀑布上方成功走钢丝跨越的人。
横亘在尼亚加拉大瀑布上的钢索长约550米距瀑布底部峡谷约60米,瓦伦达用了大约25【有说40分钟】分钟,顺利抵达钢索在马蹄瀑布在加拿大一侧的终点。实现了他六岁时就产生的梦想。
如今站在这里可以想到那场面的壮观,感受到了尼克·瓦伦达的伟大!
美国著名杂技表演世家“飞人瓦伦达”家族的第七代传人尼克-瓦伦达从高空钢丝上成功跨越尼亚加拉大瀑布,成为自1896年以来跨越大瀑布的第一人。钢丝长约550米,高出瀑布顶端约20米,行走过程持续40多分钟。
观看大瀑布从这里倾泻而下!沙葱这张在加拿大一方拍得照片可以更好地看清楚美国的“新娘婚纱瀑布”。
据说挨“美国瀑布”的“新娘婚纱瀑布”极为宽广细致,由于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水量又不大,因此水流呈漩涡状落下,跌到无数块硕大的岩石上,卷起千堆雪,与垂直而下的大瀑布大异其趣。它有流水潺潺、银花飞溅的迷人景色。同旁边蔚为壮观的瀑布相比,它显然别具一格,另有一番风韵。似一片月光,柔和地洒在绝壁之上,令游客陶醉。因此尼亚加拉瀑布也成为了一个情侣幽会和新婚夫妇度蜜月的胜地。我没有为没去看尼亚加拉大瀑布夜景而感到遗憾,因为我觉得那天然的水墨山水色彩犹如国画,一旦被五颜六色的灯光着色反而少了一份天姿国色般的自然之美。这是和去拉斯维加斯看夜景的目的不一样的。着色后的人文之境才能感受其人工制造光怪陆离的本领。
这是我们来回乘坐的汽车。在这里我们告别了 翟导,说来也怪,同时也告别了雨天,以后伴随我们的一直是晴天。支持以下支付
COPYRIGHT © 2010-2024 JOYTRAV.COM JOY TRAVEL 悦禾旅游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214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