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有个很安静的通道,不需要在金字塔下面排队。在卢浮宫的正北侧,在Rue De Rivoli街上,有一个很安静的入口。永远不用排队。
卢浮宫是一天肯定看不完的。我们是是分几天去看。第一次是找个下午快关门的时候,进去看主要的精品。因为精品的人太多。卢浮宫的指南上印有精品的照片,在走廊上都有蒙娜丽莎的图片,可能为了方便文盲们,不用看文字都能快速找到。
卢浮宫给我最大震撼的不是蒙娜丽莎。老实说,蒙娜丽莎在那个年代,文艺复兴时期,的确是了不起的作品。但是西方的油画史和中国的不一样。中国的百多年里,画图的技法没有什么进步。所以和吃中药一样,还是越古老越好。西方的油画从文艺复兴,到18世纪的油画,到19世纪的印象派油画,有很清晰的进步过程。所以很多17世纪的油画,我觉得对人物表情的绘画一点也不比蒙娜丽莎要差。只是相比同时代的作品,蒙娜丽莎的确很了不起。
当然,不喜欢蒙娜丽莎还有私人的原因。过去可能蒙娜丽莎的后现代作品看过几幅。我总会联想到她是个翘着小胡子的男人。
无论怎样,蒙娜丽莎面前还是人山人海。一大堆人远远地围着一小副油画看。卢浮宫的油画,特别是大幅的油画,都没有玻璃的保护。让我们总是提它们捏一把汗。不知道哪个疯子泼一点化学药品,岂不是就被毁坏了。
卢浮宫的伟大之处,在我看来不在于它的臧品多,也不在于臧品古老。 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的臧品应该不在它之下。卢浮宫的伟大在于艺术品的收藏。古董不等于艺术品。事实上大部分古董的艺术价值并不高,只是年代久远和稀少让他们觉得珍贵。
卢浮宫没有中国的藏品。的确,实话实说,中国古代的艺术品的确不多,古董不少。卢浮宫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欧洲自己生产的艺术品,和一些中东和埃及的藏品。
先从绘画说起,在卢浮宫见到了很多过去敬仰很久,但是只是从图片和书籍上看到的绘画。名画家太多,只说我熟悉的。我喜欢的画家有大卫(Jacques-Louis David)法国大革命时代的画家,代表作品为这幅,荷洛第的誓言(Oath of the Horatii)和他的三个儿子。讲的是古希腊的故事,三个儿子从容去参军打仗,父亲赐予他们利剑。母亲和姐妹们在画的右边哭泣。这幅作品是大幅油画,在卢浮宫不算什么宝贝,看得人不多。但是我很喜欢。画面左侧的张力和右侧的柔美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一幅德拉克西名画,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是我80年代初,为了纪念青年节之类的节日,初中的时候挂在学校里的。当时同学们嘻嘻哈哈地没有人好意思认真看这幅画,因为有女性裸露的胸部。对于刚刚改革开放的人们,的确是比较震撼。但是随着岁月的流淌,这幅画的美感渐渐在脑海里面越来越重。可能是经历了历次革命的洗礼。每当看到人民造反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这幅画面。画面中代表自由的女性,两手提着双枪的少年,和倒下的,裸露下体丑陋不堪的军警,形成鲜明的对比。啊,自由引导人民,有什么能比象征美丽,健康,母爱的女性更有说服力的呢。
在卢浮宫再看到这幅画面,首先感受到的是画面的巨大。以前不知道这幅画是超大的。因为只是图书里面那样小小的。超大的画面,人物似乎比真人还要大。视觉效果强烈。
大卫在卢浮宫还有其他的几幅超大的名画。大卫本身是个有点投机味道的共和党分子,说他支持共和,是因为大革命的时候,他是站在造反者的这一边。说到投机分子,是因为他转身为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典礼创作了巨幅的油画。这幅画也在很多地方看到,气魄宏伟,但是个人觉得艺术的影响力有限。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安格尔(Ingres)的油画,“打破的水壶”,曾经到中国展出过,后来很多杂志转载,依稀有印象。安格尔和雷诺阿(Renoir)擅长画美女。过去只是在纽约和 华盛顿的博物馆见过他们的真迹。这次可以细细品味这些话。打破的水壶的画面少女非常纯洁。画面的含义是失去贞洁的少女,用打破的水壶作为隐喻。
我在过去从来都不相信这样的故事,觉得是油画的评论人,凭空杜撰出来的。少女脸部表现出来的表情可以是因为打破了水壶的紧张和不安。似乎没有必要做这么多色情方面的联想。在卢浮宫才知道,原来这样的题材在18世纪被反复在各位着名的画家反复提到,类似的题材有用足尖试水来表达同样的含义。如同中国的花鸟鱼虫一样。评论人没有妄下评论。
宗教题材的作品看多了如同吃同样内容的饭菜一样,很快会起腻歪。文艺复兴之后的油画题材其实很多非常雷同。比如最后的晚餐。在卢浮宫至少有十几幅。看上去也都挺不错的。基本上是走马观花,一掠而过。表达女性身体美的作品很多。包括这幅顶顶大名的安格尔的作品,也是巨幅画。把成熟女性之美表达极致。看的时候在想,这幅画的原本应该是悬挂在什么地方呢?是什么人订了这幅画?似乎无论是家居、还是宗教场所,放这幅画都不是很合体。
卢浮宫印象派的作品不多,特别是精品。油画包括了文艺复兴阶段,荷兰16世纪的风景画,法国自己的油画,基本止于大概19世纪的中期。现代艺术没有涉及,19世纪晚期成名的作品也基本都没有。想看那些作品需要去蓬皮杜艺术中心和奥赛美术馆。
卢浮宫除了绘画,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雕塑了。我们看到的当之无愧的精品一共两个,都是古希腊公元前的作品。一个是胜利女神,气势非凡。整体造型奔放,夺人魂魄。无法想象在公元前人类已经达到了这样的艺术水准。虽然头部已经完全没有,但是一点都没有影响其艺术感染力。技法超群,衣服的皱褶不说,人体的比例不谈。但是腿部的轻纱的雕刻方法就让人叹为观止,轻纱有非常强烈的浮动感,像浮现在肌肉上一样,把织物的柔软和肌肉的线条都表现的活龙活现。
第二个精品自然是那千娇百媚的维纳斯。塑像别我们原来想象得要大很多。因为是供奉在神庙里面的,所以尺寸比真人的尺寸要大。维纳斯也不是一块完整的大理石刻成的,分成上下两个部分。现场还可以看到复制品看不到细节,维纳斯乳晕的表达很具体,没有回避什么。维纳斯的体态和脸部是无懈可击。平时看维纳斯没有机会到后面去看一下。在现场看,可以仔细欣赏背部,维纳斯的背部是有肌肉和力量的。女性单单只有曲线之美,是不够的。
维纳斯的美是跨越时空的。今天如果你拿出清代皇妃的照片,你会觉得丑陋不堪,看到杨贵妃本人,大约你会吓到掉头就走。而维纳斯,作为2000年前的审美偶像,今天还能被大家接受,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维纳斯在过去和今后恐怕很很长一段时间影响我们对女性的审美。
我们人类的各个民族曾经和真正跌入过各种各样的病态女性审美,比如裹小脚(中国),束腰(欧洲),肥胖如山(夏威夷),斗鸡眼(玛雅),纹身,骨瘦如柴的模特(当代),但是那些最终都成为过眼烟云。维纳斯似乎是我们人类对自身身体之美最终表达。
卢浮宫还放了很多古罗马时期贵族们和恺撒的头像。但是在我看来,比起上面两位精品,实在是差很多。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描述性为主,只是重现了雕刻对象的原型。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雕刻也很多。比如法国人自己非常推崇的马休的作品。但是在我看来都是华丽有余但是神韵不足。
中世纪的雕像也很多。特别是墓碑雕刻。都是文物,没有多少艺术价值。对于雕刻艺术,发展的线路也非常的明确,古希腊是从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技法自然发展而来的。可能是由于希腊出产大理石的原因,他们似乎把雕刻艺术一下子推到无懈可击的顶峰。从此之后,2000年里,即使是文艺复兴后400年,最多也就是重复当时的技法,达到相当的水平,而没有人能够再次超越。当然到了罗丹这样的现代雕塑,那又是另当别论了。
卢浮宫还有拉 美西斯三世的雕塑。那个不可一世的君王,带着好奇,我们也去专门寻访了一下,想看看这尊真神的面容。可惜埃及人的雕塑把什么人都雕塑成一个样子。好像我们今天韩国整容院里出来的美女一样,千篇一律。没有太多观赏价值。
卢浮宫的裸体绘画和雕塑实在太多。和我们以前见到的雕刻不同,大量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男性雕刻,把下体都真是的描述,而不是用树叶遮蔽。卢浮宫里逛的时间长了,觉得自已有置身澡堂子的感觉。周围都是裸露的人体。要是作为一个现代行为艺术者,逛卢浮宫最好的办法是披着一个浴巾,手里拿着一块肥皂或者香波。那样逛起来会感觉更好。不知道是否已经有人对卢浮宫开过这样的玩笑。
逛卢浮宫的确是欣赏艺术的盛宴。是各个民族、国家同台献艺,竞相亮相的地方。我会好奇地想想如果古代中国的艺术品放在这里会是什么样的感觉。中国古代只有文物,并没有太多的艺术品。雕刻自然不用说,汇总两千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绘画也是名气大,水平差。不像古希腊的雕刻,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作者是谁,但是无人不被其打动。国画从元代一直基本是在原地打转转。即使是宋徽宗的花鸟拿来,恐怕也很难打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