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 行程 景点 社区 游记 住宿 美食 购物 玩乐
客服中心
  • 美国 888-331-8033
  • 中国 400-655-1118

美国探亲散记15-纽约行之时代广场(Times Square)

05-12-19星期一

  上午,K.S开车送我们到旧金山机场。车行在斯坦福校园中,两旁是成片的高大乔木,高的有数十米,粗的树围近十米,应该是建校时保留下来的原始林木。位置就在老校区正前方,面积接近一平方公里。


  我们事先在网上打印了登机卡,却不想,飞机延误。工作人员对我们说:由于本次航班的延误,你们在底特律的转机时间只有十分钟。你们可以选择乘坐明天的同一航班,也可以选择坐本次航班。由于是天气原因引起航班延误,航空公司将不负责延误后的住宿。

  不想再回头去给朋友们带来意外的麻烦,我们选择搏一下,碰碰运气。

  到底特律后,刚走出飞机舱门,见伟奇在舷桥上等我们,我急忙喊:别等我们,尽快跑到转机的登机口去!伟奇明白了,转身就跑。我和小点先是快跑,后是慢跑,再后来只能快走了。一边走,小点一边在告示屏幕上查看,看我们下个航班的登机口有没有变化。

  等我们气喘吁吁地跑到登机口,伟奇一脸笑,说:下个航班也延误了。我们松了口气,找个座位,先喝口水先。

  伟奇不无得意地说:我才用了五分钟就跑到了。我回来在Google Earth上看,底特律的候机楼是个笔直的长条,直线全程1500米。我们两个登机口相距至少有总长度的一半以上,当然,还要加上从支线到干线的两个50米。


  又是夜航,也没有了靠窗的座位;加上九天的疲惫,兴奋之后是倦怠。昏沉沉,闭上眼睛……梦乡中,斯坦福的校园,纳帕酒谷的醇香,渔人码头鲜美的螃蟹;拉斯维加斯埃菲尔铁塔上的暖人阳光,和大峡谷中的寒风习习……


06-01-05星期四

  这篇叫“散记”,而不叫“日记”,就是怕被这“日”字限制住了。这不,从旧金山回来后,整理照片就用了一个星期,除了删除不成功的、调整一下亮度对比和剪裁等技术处理,还要核对时间场景和根据内容起个简短的照片文件名。其间还遇上圣诞节和元旦,好在小地方活动少,没占用太多时间;只是分别在两个中国学生家吃了顿晚餐,圣诞节是火锅,元旦是饺子。这散记就一直拖到了临去纽约的前一天。所以,今天这篇其实是“补记”。


  应该是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家门口的院子里拉来了两个水泥管,直径有近一米。下午,来了辆工程车,封闭的车厢两边的门打开,里面是各种设备和工具。先是在水泥管的侧面切出一个圆孔,装上20多公分粗的胶皮接口;又把院子中心两个污水井周围的地面挖开。之后,就那么晾在那,没动静了。

  三天后,来了辆吊车,在那两个水泥管上加了个水泥盖子。这下没错了,是要换院子中心的那两个污水井。有个做法我一直不理解:这水泥管底是堵死的,而侧面的接口,应该就是污水流出的出口,却开在水泥管非常靠上缘的地方。这样,地面上的污水流入这水泥管后,不是会永久沉积在这里面吗?能从出口流到污水系统的,只是整个水泥管最上边的一小部分;管子里剩下的污水,就这么一直存在这儿?或就作为沉淀池,定期来清理?

  元旦前,每家发了个通知,说是要改造污水系统,要求各家这段时间内不要在院子里停放汽车。发通知的第二天,上下午分别有几次,开来辆工具车,或是有人下车看看;或是干脆有个人就坐在车里,车子停在污水井旁,开车门探头看看就走了。最后,在两个污水井前立了个禁止停车的牌子。

  元旦后——我明白了:圣诞节和元旦都是两天假日,再接上周末两天,所以改造工程中途被停滞了两次。现在,假都过完了,开始动真格的了。

  先是拉来一堆土石,黄土加指头大的碎石。然后把旧的污水井周围三米见方的地面挖开,把路面碎块的渣土运走,旧的污水井拉走;装上新的水泥管,接好出水管道后,填上新拉来的土石。一辆铲斗车带着两个一窄一宽的铲斗,分别做挖掘或填埋的工作。开铲斗车的小伙子很熟练,地面被他操纵铲斗刮得很干净。夯实地面用的,和国内的差不多,也是个汽油机带动的“蛤蟆夯”。

  接下来我有些吃惊了。来了辆柴油发电机组车和一辆不知什么设备车,发电机组为这台设备供电,这台设备输出的是热水或蒸汽;有每个接口上方的温度表为证,我看了,摄氏65度。污水井周围填埋好以后,没有立即浇灌混凝土,而是盖上保温被,保温被下面盘着由这台设备接过来的加热管。就这么轰轰地响了一整夜。小点两口可惨了,他们卧室的落地窗正对着发电机组车和设备车。

  第二天我起床晚了些,走到院子看的时候,混凝土已经浇完了,工人正在盘放加热管。管子来回折返,互相紧挨着,密密麻麻地铺在混凝土表面上,再盖上保温被。原来:他们要先对污水井周围的地面加热,等温度达到一定要求后,才开始浇灌混凝土,然后再用加热的方法对混凝土进行保养。真有点牛刀杀鸡的感觉。


  我说的院子这里叫lane,是小巷的意思。但其实并不能通行,按北京话说,是个“死胡同”,而且不过50米长、20米宽。一面是通向马路的路口,三面各有一座二层的小楼,一共住着26户人家。你说,这么个“围子”,不叫院子叫什么?不就是26户住家和自用的停车场嘛。

  顺便在这里介绍一下每个lane的信箱。因为信箱是26户住家公用的,就立在院子里。美国的独立住宅叫house,我们这样的叫公寓(apartment)。公寓的信箱和北京小区里的信箱外貌相似,但这里的邮件不是从前面的开口中塞进去的。邮递员来了以后,从信箱后面打开整个后板,各家的信箱一一展露出来,很方便投放。这样,不会有厚些的杂志报纸塞不进。每家的信箱空间也比较大,如果有包裹,旁边有两个公用的大包裹箱。邮递员放进包裹后,将包裹箱钥匙放到收件人的信箱内;收件人取出包裹后,钥匙就挂在包裹箱上,只有邮递员才能再次锁上并拔出钥匙。如果你搬了家,也无须交回你的钥匙,每当信箱换了主人后,一定是换一把新锁。

  信箱的整个设计非常合理和体贴,没有什么高技术和高成本,只需要认真和尽责。但是,想到我在北京的住宅小区,如果我们的相关机构也能这么认真和尽责……说到这,不由得想起老校长马寅初:他活到人瑞之年,可谓是笑到了最后;可是,若他再活些年,还笑得出吗?——那么高的人口密度,这样的信箱安置在哪好呢?

 

06-01-10星期二

  纽约,在很多中国人心里,具有象征性,过去是资本主义灯红酒绿腐朽堕落的代名词。到了美国,怎能不去纽约看看呢。昨天,小点通过了驾照路考,今天就忙不迭地决定驾车去纽约。下周,他们就要开学了,再不去时间就难安排了。

  纽约州其实就和我们隔湖相望,但纽约市处于纽约州东南角上,大致在我们正南,直线距离约400公里。Google Earth给出的行车路线约480公里,但是中间转线比较多。这里的人去纽约大都向东稍微绕一点走,但只须行经三条高速公路:出门上89号公路,150公里后转91号公路,300公里后转95号公路;再走100公里,就到了纽约市。

  上面的95号公路可不是从拉斯维加斯到死亡谷的95号公路。从Google Earth上看,从拉斯维加斯到死亡谷的95号公路的图标是个白色的盾牌形,是过去的州际公路系统;而我们这次走的95号公路的图标是上红下兰的盾牌形,是新建立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美国是个联邦制国家,各州在州内事物有相当大的自主权。看起来,在公路编号上也有各行其是的表现,比如两条不同的公路,却有相同的编号。

  中国的公路编号有严格的全国统一标准。国道按首都放射线、北南纵线、东西横线,分别以首位标识码“1”、“2”、“3”相区别,下接两位顺序号。也就是说:凡是从北京为起点的国道,编号都是1XX;凡是北南向的国道,编号都是2XX;凡是东西向的国道,编号都是3XX。同时,“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就设立在天安门广场毛泽东纪念堂南侧的中轴线上。另外,还有12条“五纵七横”的主干线,首位标识码为“0”。省道编号方法类似。

  就从公路编号的小事上可以想见:一旦需要,在进行紧急动员的状况下,中国将比美国更有效率。


  下午两点,我们从95号公路进678号公路,很快就到了纽约市皇后区法拉盛(Flushing)的缅街(Main St)。我们预定的“发盛旅馆”就在附近的Sanford Ave大道上。


法拉盛缅街(Flushing Main St)

  纽约市在行政上下设郡(County)和区(Borough),但其实两者的划分是完全一致的。美国一般在州下设郡,郡下设市,市下才设区;不知纽约是否由于历史的沿袭,郡区并存又相互重合。但其实在美国,郡除了规划之外,也没有什么行政功能。纽约市的郡区分划如下:

纽约郡(New York County)——曼哈顿区(Manhattan)
布朗克斯郡(Bronx County)——布朗克斯区(The Bronx)
国王郡(Kings County)——布鲁克林区(Brooklyn)
皇后郡(Queens County)——皇后区(Queens)
瑞奇蒙郡(Richmond County)——史泰登岛(Staten Island)

  我们落脚的法拉盛,是皇后区的中国城——华人聚集区,其实也可以说是亚裔聚集区。从法拉盛到曼哈顿很方便,缅街上有七号地铁总站;而七号地铁的另一端,就是曼哈顿中心的42街。我们计划游览的景点,都在曼哈顿岛上。

  曼哈顿东临东河(East River),西滨哈得孙河(Hudson River),北靠哈林河(Harlem River),南望大西洋出口的史泰登岛;长21.5公里,最宽处3.7公里。纽约市的文化艺术如各大博物馆,商业贸易如各摩天大楼、购物中心,以及金融机构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华尔街,等等,可以说纽约市的精华所在,唯曼哈顿也。

  传说中:1626年,荷兰总督彼得·米缪维特(Peter Minnewit)用价值60荷兰盾(约合$24)的珍宝首饰,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印第安语的“曼哈顿”就是“我们受骗了”),后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1664年,英国殖民者兵临城下,总督彼得·斯图易文森特(Peter Stuyvesant)由于过分专横而得不到当地商人甚至自己儿子的支持,只好投降。之后,英王查理二世(King Charles II)将新阿姆斯特丹送给他的弟弟约克公爵(Duke of York)作为生日禮物,约克公爵将其改名为“New York”,即“新”的“约克城”。

  也许是我进入纽约前在车上睡了一觉,办好住宿手续,我马上催他们走。小点事后说:本来还想先睡一会呢。其实是她定的旅程:今天下午要赶在闭馆前参观第一项内容——性博物馆(The Museum of Sex)。


  性博物馆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和27街的街口——曼哈顿的街道分南北纵向的12条“大道”,和东西横向的220条“街”相交织——2002年9月23日开幕。该建筑原来是个妓院。首展的标题是“NYC Sex:How New York Transformed Sex in America(纽约之性:纽约是怎样改变美国性文化的)”。展出的主要是19到20世纪间的展品,有一些原始的资料,比如当时警察局的报告。一层有不少男性裸照,但多数象是表现健美的,没有女性裸照。二层基本是早期的黑白色情短片,投影在离地面约30公分、边长约80多公分的台子上。故事都还有情节,不象现在的三级片。甚至还有个非常搞笑的动画片。三层有点意思,展示了许多自制的性器具,还都是从制作者手中收集的。有的象是作研究用的,有的现在看起来有点好笑。有兴趣的朋友自去看像册吧。


一层的男性裸照






三层的自制性器具

  性博物馆的门票是$14,我们从网上下了Coupon,所以减了$5。而且,限制必须年满18岁,还检查了小点的学生证,小点不无得意地说:看我还象个中学生呢。售票柜台旁边是个模样怪怪的裸体塑像:头上有六只角,两大四小;两个肩头长满了角质的肉刺,其中大的简直就是个“角”;一根“猪尾巴”翘在屁股上,还甩出个圆圈来;身材非常好,胸前简直就是两个马上就要跃出皮肤的圆球,当然是女性;面容除了眼睛大得可怕,而且眼球是黄色的,还算是很动人。不知道是何出处,也不知道有何象征和寓意。


模样怪怪的裸体塑像

  回来后在网上查到《中国青年报》2002年9月26日的一篇文章《纽约性博物馆没开张先受攻击》(http://www.people.com.cn/GB/kejiao/42/152/20020926/831718.html),文中用了“淫荡好色”、“荒诞诡异”、“藏污纳垢”、“男女滥交”等语言。看后不禁哑然失笑。


  从性博物馆出来,天色近晚,北面几个街区之外,帝国大厦(The Empire State Building)正傲立在落日余晖中。正好吃点东西后去帝国大厦顶楼观景台看夜景。


帝国大厦远眺

  帝国大厦1931年5月1日落成,共有102层、高381米,20世纪50年代安装的电视发射塔使其高度升至443.5米,总建筑面积为204,385平方米;曾经是全球最高建筑,但在40年代之前大部空置,被戏称为Empty State Building(空国大厦)。帝国大厦安装了73部电梯,从底层至顶层共有1860级台阶。


帝国大厦仰视

  一进大厅,迎面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分别写着:到达观景台须等待的时间:5~10分钟;能见度:10~15英里;风力条件:无风;室外平台:开放。沿着路标指示,买票,安全检查,每个关口都要排队等待。但人并不如传说中的那么多,也许是因为我们选择的时间:刚好晚餐时刻。从售票处到电梯口,中间要经过若干迷宫般的大厅和走廊。每天有上万人次光临,现在,每年有超过400万人次来此观光,累计已达1.2亿人次。于是,宽敞的大厅不得不用围绳隔成往复盘旋的羊肠道。即便是现在没什么人,你也必须顺着围绳,不知道多走了多少冤枉路!终于进到电梯了,先直达80层,历时61秒;再转另一部电梯到达86层,这里是一个露天的观景台,当然是用铁网封闭住的。据说,自建成以来,已有31人在此升天,最后自然是落地——远不如金门大桥。再向上,还可再上到102层的观景台,那里是玻璃幕墙的落地窗,但要另外买票。


帝国大厦大厅


帝国大厦顶楼的电视发射塔


帝国大厦北瞰

  曾经有过上百部电影在帝国大厦取景,最为人知的就是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金刚(King. Kong)》和它去年的重上银幕;还有1993年美国三星影片公司出品的《西雅图不眠夜(sleepless in seattle)》以及它的前身——1939年获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提名的《爱情故事(Love Affair)》。再有,就是波普艺术代表安迪·霍尔(Andy Warhol)拍摄的纪录片《帝国大厦》(Empire,1964年):摄像机一动不动地对着帝国大厦拍了……485分钟。安迪说:帝国大厦很象男性生殖器,要让它“勃起八小时”。


  离开帝国大厦,沿百老汇(Broadway)前行不到十个街区,就是著名的时代广场(Times Square),也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Crossroads of the World)”。

  百老汇是一条纵贯曼哈顿岛的大道,“Broadway”直译就是“大街”,但与其他街道不同的是:曼哈顿的街道基本上是南北为大道,东西为小街,多以序号命名;而百老汇从中央公园南端开始,斜插到曼哈顿岛南端,与大道小街均有交叉。其实,曼哈顿岛是从东北向西南方向斜置的长条形,而百老汇街从中央公园向南后,基本上倒是正南北方向了。为了方便,在下面叙述的时候,还都以曼哈顿的大道为南北、小街为东西方向。

  百老汇从南向北,先在第七大道的东侧,与42街开始相交。从这时开始,百老汇和第七大道之间的建筑就没有了,代之以象“安全岛”样的空地。一般习惯,就把这里称为“时代广场”。再向北走,两条大道之间的“安全岛”越来越窄;以45街路口为分界,百老汇穿到第七大道的西侧,“安全岛”又逐渐宽起来。到了47街,迎面一座建筑上的巨大广告牌,将百老汇和第七大道再次分隔为两条相邻的大道,与百老汇和第七大道在42街开始交汇时的广告牌南北相呼应。按我的理解:这百老汇和第七大道跨南北五个街区的交叉部分,中心没有建筑,所形成的区域,就是“广场”的准确范围。这个“广场”,大约长400米,宽65到80米,面积不到30,000平方米。也有人扩大到将第六大道到第九大道、三十九街到五十二街之间,统称为“时代广场”。也是,若不将范围扩大些,每年元旦迎新时在这里等待水晶球下落的上百万人群又如何容纳得下?


俯瞰时代广场(Times Square)

  早先,这里叫“朗埃克广场”(Long Acre Square)。1904年,《纽约时报》将总部迁移到西43街229号。4月8日,朗埃克广场正式更名为“时代广场”。

  1945年8月14号,日本向同盟国通报投降。一早,广播电台告知民众:“天皇陛下将于今日正午亲自广播,此乃最高之恩泽,举国臣民务必届时恭听。”中午12时整,日本民众首次听到了“鹤鸣”——天皇之声:“战局未能好转,世界大势亦对我不利”,因此“饬帝国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

  同日一早,美联社发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的汇集,今晚随着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而告终”的电文,人潮立即淹没了时代广场。摄影师阿尔佛雷德·艾森斯塔德(Alfred Eisenstadt)及时捕捉到一个年轻水兵拥吻一位年轻护士的镜头,并刊登在时代集团旗下的《生活(LIFE)》封面上,成为传世之作。



二战结束之吻

  去年8月11日,重现当年照片的彩色雕塑在纽约时代广场展出。当年照片上27岁的女护士,现年87岁的爱迪芙·沙恩(Edith Shain)为雕塑揭幕。不解的是,在11天后,《重庆晚报》发表文章《推开二战另一扇窗口:真相、秘闻与谜团》,其中说“这幅堪称时代经典的照片原来是摄影师刻意安排的‘假镜头’”(http://www.cqwb.com.cn/webnews/htm/2005/8/22/157239.shtml)。这次,我可有点笑不出来了。



现年87岁的爱迪芙·沙恩(Edith Shain)为“二战结束之吻”揭幕

  新华网上的一篇文章中说道:“冲天林立的高楼、灯红酒绿的夜景,……提起美国,必然躲不过纽约”。入夜之前,走在曼哈顿最繁华的第五大道,马路宽只有不到30米,而两旁比比是上百米的高楼,尽管也偶见三五层的旧楼在改建之中。称之为都市里的峡谷,实不为过,想白天在曼哈顿照街景,基本上没有可用的自然光线。入夜后,除了广场两头42街和47街的大型广告墙上直列排着四五幅超大广告外,路旁每家商店的外墙上,都是鳞次栉比的广告屏幕。









时代广场北望





时代广场南望

  其中很有创意的一个是:“100% Colombian Coffee”,广告画在一座十几层楼的上半部外墙上,楼顶平台上是一只硕大的咖啡杯,竟然有股袅袅的热气从杯口不停地向上蒸腾!或说是滚滚的热气,因为那杯子直径大概有近十米。



“100% Colombian Coffee”广告

  还有个连续剧广告:一位全裸的金发少女,手持一只红苹果,凝神望着观众……她身体倚着一棵树,树叶恰好遮住上身两点。树杈上,一个婴儿盯着她手中的苹果,伸出小手。是偷食禁果前的夏娃吗?那婴儿是从哪来的呢?



偷食禁果前的夏娃?

  有座摩天楼,最高的十来层如金字塔般地收缩上去。最高处是个钟,顶着个发光的巨大圆球。每一层向缩小了的上一层打出橙黄色的泛光灯,于是,整个“金字塔”变得通透晶莹。



如金字塔般的摩天楼

  “灯红”看来不错,“酒绿”就没有体会了。来美国后,发现酒在周围人的生活中比在国内少很多。学校的同学聚会、社区的晚餐会,从来没见过有任何酒精饮料,倒是那次在教堂的圣诞晚餐中有啤酒。在几个超市中我都认真寻找过,只有葡萄酒和啤酒,连白兰地我都没找到。除了在拉斯维加斯,美国城市街头上不允许手持酒瓶边走边喝,哪怕是啤酒。曼哈顿不会没有酒吧,但我们没光顾,既没时间,也没闲钱,更没兴趣。

  据说纽约的街头人体行为艺术多集中在时代广场上,但天黑了,表现效果肯定不如白天。我们一个都没看见,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我们所在之处,既是时代广场,也是百老汇的中心地段。更细致些,还可分为:百老汇(Broadway),位于44街至53街之间;外百老汇(Off Broadway),位于41街和56街;以及外外百老汇(Off Off Broadway)。外外百老汇音乐剧具有实验性质,价格最便宜,票房好的会被移进外百老汇演出;而只有票房非常好的,才在百老汇上演。百老汇和外百老汇共约有近40家剧场,还有许多大型电影院都聚集在附近。

  百老汇起源于19世纪中叶,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时达到80多家。百老汇音乐剧演出形式通俗易懂,娱乐性强,融舞蹈、音乐和戏剧于一体,“百老汇”已经成为美国现代歌舞艺术和娱乐业的代名词。

  在百老汇的发展过程中,出生在英国伦敦的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功不可没。他创作的“猫(Cats)”、“芝加哥(Chicago)”、“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Opera)”,均成为百老汇的传世之作。“猫”从1982年10月始演,到2000年6月落幕,共上演了7,397场;“歌剧魅影”从1988年始演,到2006年1月9号为止,共上演了7,486场。而美国人大卫·金(David King),将百老汇以往经典剧中的精华,浓缩精编为《百老汇音乐剧大歌舞》,已经在全球巡演了上万场,并于2005年2月3日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猫”剧也曾于2004年5月1日在北京人大会堂上演,我还有幸得以看了一场。

  小点看中的是由迪斯尼经典影片《狮子王》改编的音乐剧。在时代广场的售票处(TKTS)或在剧院门口购买演出前的余票,价格会很便宜。但人算不如天算,我们转了一个多小时后发现:还不如不算:(,根本买不到想买的票。附带的收获是:对要买的小礼品进行了火力侦察。还看到了一个骑警,头戴白色护盔,身穿黑色皮装,脚登高筒马靴,腰挂手枪和警棍;骑一匹乌龙驹,两只后蹄是白的,两只前蹄是黑的。不知美国人是否也认为“四蹄踏雪”的才是良驹,两只前蹄上用白色夜光绷带绑着。在“世界十字路口”看到这样威风的骑士,感到很有趣。有什么优势吗?伟奇说看到过报道,说骑警不受交通堵塞的阻碍。那么,在交通没有堵塞到那么需要的时候,会不会有意外伤及行人的危险呢?还有,好象不大卫生和环保,总不能让神气十足的骑警马屁股后挂个粪袋吧?小点说:没什么奇怪的,我曾在华盛顿国会大厦前看过警察集会,空旷的广场上,一滩滩,金黄色的……





时代广场的骑警

  离开时代广场,回到发盛旅馆已经是九点多了。想和在纽约的朋友电话联系下,但是很奇怪,电话都打不通。

推荐团

您的旅行 — 从联系悦禾行程顾问开始吧

888-331-8033(美国) 400-655-1118(中国) 悦禾行程顾问 24X7 为您服务

输入邮箱,订阅悦禾精彩内容

  • FOLLOW US

支持以下支付

COPYRIGHT © 2010-2024 JOYTRAV.COM JOY TRAVEL 悦禾旅游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4021472号-1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