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峡谷(Glen Canyon)是仅次于 大峡谷的第二胜景,位于举世闻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Grand Canyon)上游约100英里处,是科罗拉多河在美国西部的又一惊世杰作。
科罗拉多河蜿蜒流过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州、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加利福尼亚州五个州,因为西部高原地带独特的地质构造,科罗拉多河几百万年的不断冲刷,形成了西部内陆地带沿河道两岸沟壑纵横的神奇地貌。一八六九年,一位名叫约翰·鲍威尔的退伍的独臂将军来到这里,详细考察了这一地区,作了很多记录,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峡谷,峡谷并不大,就叫它们格兰峡谷(Glen Canyon)吧。”在英文里格兰峡谷(Glen Canyon)是小峡谷的意思,当然这“小”是相对于“大峡谷”而言的。
从周围的环境看出,这地方比较干燥,为这部分特别干旱的地区贮存水资源,美国政府1956年开始花了十年时间,修建了格兰峡谷大坝将科罗拉多河拦腰截断。大坝高达216米,拱形的顶部长达470米。格兰峡谷大坝的建成,使水力发电和水利调节成为现实,满足着三个州的需求,但大坝的建成也对当地的动植物群有影响,因而也饱受质疑。
坝的前上方有一座大铁桥,桥全长475.5米,河面跨度213米,巨大的桥拱横跨在峡谷两边的山崖上,我不由背诵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不朽诗句。我们步行走过铁桥到达另一端,不时有汽车经过,桥也跟着震动,桥面距离水面的垂直高度有178米,从桥上看下面的峡谷,还多少有些眼晕的。
格兰大坝可以停车参观,不过“911”后因为恐怖分子的威胁,大桥两边如今都拦起了铁丝网,连头都探不出去,只在两边各留一个几寸宽的小窗口供游人用相机拍摄大坝。我就是从这窗口拍摄了大坝和峡谷底部的照片。
大坝的下游,科罗拉多河从坝底深处缓缓流出,温驯而平静,先前金色的河水,而今却变得那样的清澈、幽绿。在大坝的上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库,大坝建成后,又化了十七年才把这水库蓄满,形成了美国的第二大人工湖。为了纪念这位勇于探索的残疾退伍军人以及他对大西南开发所作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美国人把这一大水库命名为鲍威尔湖(Lake Powell)。
离开格兰大坝,我们沿着89号公路继续前行。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在快要到达目的地时,纳瓦霍发电站(发电站烧煤,附近有煤矿)的三支大烟囱映入眼帘,据说烟囱高达236米,是亚利桑那州最高的建筑物。橙红的沙漠中,三柱白烟直冲湛蓝的天空,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离开大坝,我们继续前行。突然就在这晴空下茫茫的沙漠、赤红的丘陵间,难以置信地出现一大片蓝宝石般的湖面。这就是鲍威尔湖。湖面湛蓝,常年水平如镜,不时有游船从湖中驶过,我们看不到船尾的浪花, 只是在绸缎般蓝色的水面上留下几道浅浅的白色的波纹。我们静静地坐在湖边的长椅上尽情的享受着眼前这片宁静。
鲍威尔湖是西部电力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湖中盛产鱼虾,其中有大鲈鱼,鲤鱼等数量庞大的鱼群种类,湖中还有大小不一的小岛,风光绮丽,这里景观世上无双,是如今极负盛名的旅游胜地。早在1972年鲍威尔湖就建立了水上休闲娱乐中心,每年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三百万之多。游客可以在湖上乘船游览鲍威尔湖,也可以到湖里垂钓游泳,尽情享受。最为惬意的旅游,应该是自备船只,驾船到偏远的峡谷,然后再划小舟进入峡谷深处,晚上就在岛上露营。这里和美国的每个旅游胜地一样,都是富人的天堂。那些游船造价昂贵,甚至停泊费也贵得惊人,都是以英尺为单位计价的。
鲍威尔湖的总面积6.5万公顷, 170米深,总长约315公里(也有说约450公里)。狭长的鲍威尔湖更像一条蓝色的裂缝在棕褐色土地上蔓延,像是岁月留给地球的疤痕。湖两岸弯弯曲曲,拥有长达约3100公里的湖岸线,比美国西部整个太平洋沿岸的海岸线还要长。景区内有大大小小共96个形态各异的峡谷。
要想好好游览鲍威尔湖,非得有船不可。我们原本想自己租一只小船泛舟湖上,尽情的享受这儿的宁静,享受这儿的阳光,享受大自然赋予这儿的绝妙风光。无奈当天的船已全部租出,我们只得悻悻离去。但同行的两个小孩,特别是8岁的孙女婕茜的十分执着,坚持要乘船,不肯离去。无奈之下,经多方想法,终于乘上了当天最后一班游轮。
我们的游船离开码头,船尾在湛蓝的湖面上划出一道长长的白色浪花,不时有摩托艇和踩着滑水板的嬉戏者穿梭追逐于这浪花之上……。游船载着我们驶向峡谷深处,湖面时宽时窄,最窄的地方只有一船之宽,我还真担心游船碰到两边的山崖上,但经验老到的船长依靠他娴熟的驾驶技术在峡谷中穿行自如。
峡谷两岸是几乎垂直的山崖,怪石林立,或圆润平滑,或凹凸狰狞,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峡谷石崖的色彩更好像是被大自然之妙手涂画过一样,露出水面的一段石壁是白色的,靠近顶端与蓝天相连的一截是红色的,而湖水则是湛蓝湛蓝的,红、白、蓝三色强烈对比,给人以无穷的享受……。
我静静地站立在船尾甲板上,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着大自然造化的力量。啊,这就是鲍威尔湖!再过多少年,我肯定不记得已四散天涯的同船旅伴,但我却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骄阳下红、白、蓝三色的大自然的杰作。
在这广袤的天地之间,面对自然,我再次感到生命的渺小,科罗拉多河已静静地流淌了几百万年,岩石上的水波汶痕迹记载了这个漫长的过程,人的生命与之相比微乎其微。“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